報告人簡介🧏🏻♀️🫷🏻:趙德峰,沐鸣2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氣溶膠的物理化學與氣候環境效應👩🏻🔬,使用基於流動管🔖、煙霧箱等實驗室研究和外場觀測及模式等手段研究大氣氣溶膠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物理化學過程包括氣溶膠的形成📫、轉化👩🏻🎓、理化性質與氣候環境效應👨🏽🔬。在Nature Comm.🌱,Nature,ACP,EST等期刊上以一作/通訊作者和合作作者發表論文30余篇👨🏿🌾,2018年入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為MAP-AQ亞洲辦公室成員👨🏻🚒,國際全球大氣化學(IGAC)中國青年工作組成員。
報告題目:人為排放影響下的天然源二次有機氣溶膠生成與其成雲活性
摘要♥︎:陸地植被排放大量的揮發性有機物,它們在大氣中氧化生成天然源二次有機氣溶膠(BSOA),這些氣溶膠可作為雲凝結核影響全球輻射平衡和氣候🐻👷♀️。BSOA的生成過程和氣溶膠的成雲活性均會受到人為排放的顯著影響💇🏻,這些影響尚不明確🧑⚕️🎙,從過程和機理上認識這些影響對預測空氣質量和評估工業革命以來的人為輻射強迫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主要介紹人為排放中的重要成分氮氧化物影響下的日間和夜間化學中二次有機氣溶膠的生成及氣溶膠的成雲活性。
報告人簡介🚵🏿♂️:馬驍駿,沐鸣2娱乐博士後🧚🏿♀️,合作導師成天濤教師。2020年獲得蘭州大學氣候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氣環境與遙感💄、氣溶膠與雲相互作用。
報告題目:基於主動遙感的氣溶膠質量濃度反演算法研究
摘要🚁: 目前針對氣溶膠質量濃度(PM10、PM2.5)分布的觀測和反演主要依賴被動遙感資料📛🤲🏽,但被動遙感仍有以下不足:(1)缺少夜間觀測;(2)缺乏高垂直分辨率信息;(3)高反照率地區反演不確定性較高;(4)受雲的影響嚴重,本研究聯合利用主動和被動遙感在觀測氣溶膠特性分布特征的獨特優勢,發展了一套氣溶膠質量濃度反演方法,彌補了被動遙感反演PM2.5研究的不足,為氣溶膠-雲相互作用等核心科學問題提供新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