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子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發表了一篇關於氣候變化背景下北京嚴重霾天氣可能形成原因的研究論文。同期該雜誌在“News & Views”欄目🙋🏼♂️,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特聘教授、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人禾就該文發表了評論文章Warming Boosts Air Pollution🧑🏿🍳。 張人禾指出👷🏻♀️,近幾十年來中國霾天氣造成的大氣汙染頻次的增長趨勢,顯然與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所導致的人為排放有關✢,但東亞冬季風偏弱時中國冬季霾天氣的發生頻次顯著偏高🔳,過去數十年來東亞冬季風減弱是中國霾日數呈增加趨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嚴重霾天氣的產生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以北京為例🧑🏻🦲,盡管采取了嚴格的減排措施,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冬季嚴重霾天氣出現的日數持續增長,分別達到了12、18和25天。根據該論文得出的有利於霾天氣、特別是嚴重霾天氣產生的氣象條件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發生頻次更高的結論🔦,張院士指出🥲🦻🏼,除了嚴格控製汙染物排放外,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減緩全球變暖對於降低北京的霾災害風險也至關重要。 2015年影響因子排名大氣科學領域首位的《自然-氣候變化》,不僅刊登原創性論文,而且邀請相關領域內的國際權威學者討論、推介和評論氣候變化領域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這是該刊首次邀請我國大陸氣象學家撰寫News & Views文章,肯定了我國氣象學家在國際該領域的學術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