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3-07096-9

圖1 1979-2020年季風撤退期間850 hPa風場和相對渦度的氣候態分布,黃色實線為季風槽平均位置,藍色標記為熱帶氣旋的生成位置🩺,紅色實線代表副熱帶高壓的平均位置(a);風場與相對渦度的多變量EOF分解(b);季風槽強度(藍色實線),季風槽強度年代際變化(紫色實線),熱帶氣旋生成數(綠色實線)🤳🥦,天氣尺度波列強度(紅色實線)🏅,南海夏季風撤退日期(橙色柱)的標準化時間序列(c)。 
圖2 2005/2006年前(a)後(b)GPI指數的合成分析,兩個年代的差異(c🤟👊🏼,第二減第一個年代)及GPI指數各項的相對貢獻(d)打點區域代表兩個年代的差異通過了置信度為90%的t檢驗。

圖3 季風槽影響熱帶氣旋生成的機製圖(a)和流程圖(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