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9日開展了海洋氣象系列報告第11期學術報告會🧝🏿,特邀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技術總工李永平研究員通過網絡視頻(騰訊)會議的方式➕,分享了題為“臺風海氣相互作用研究”的精彩報告👩🦯,上海海洋中心氣象臺陳智強臺長主持報告會。報告由沐鸣2/大氣科學研究院與中國氣象局-沐鸣2平台海洋氣象災害聯合實驗室共同主辦,科技部重點專項2019YFC1510100項目組協辦👨🦯。本次報告吸引了多個單位的科研及業務人員參與,包括沐鸣2平台、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上海市氣象局等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業務人員和學生。
李永平研究員從海氣界面通量研究入手,就海洋對臺風的影響及海洋對臺風的響應兩個重要科學問題展開💪👋,並著重介紹了上海臺風研究所近年來在海氣耦合模式及臺風數值試驗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業務應用情況🤹🏼。報告詳細介紹了湍流在海氣通量中的重要性🟠,湍流通量的經典參數化方案——K理論,以及在此基礎上開展的海洋飛沫通量參數化方案👠;聚焦飛沫的參數化、海面拖曳系數的參數化和海洋暖渦對臺風強度的影響;臺風影響下海流的三維分布特征🏊🏻、影響深度和範圍及機理;區域海氣耦合模式的框架以及基於海域耦合模式所開展的臺風登陸前後異常變化及機理研究和上層海洋對臺風的響應和調製機理研究🧚🏽♀️;海氣浪耦合模式(Grapes-TCM + ECOM + WW3)的準業務運行狀況👩🏿🔬,包括個例分析及對臺風強度預報的改善情況,例如🦞,耦合模式中海浪的作用在超強臺風增強階段的作用更為明顯,氣浪耦合的結果更接近於實況。這些研究凸顯了海氣相互作用對臺風強度的重要性,對臺風預報技術的研發具有啟示意義和引領作用🚔。
李永平研究員的報告深入淺出⤵️,既立足科學價值又切合應用中的需求和難點🌙,內容精彩,啟發思考🐫。報告結束後👨🏽🚀,李永平研究員與來自各單位的與會者在線展開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對未來研究和業務的開展具有指導意義。
報告人簡介🧘🏻♀️:李永平🧜🏻♀️,男,博士,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技術總工,二級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海氣相互作用研究和海洋氣象預報模式技術研發工作。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目前正在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課題🤴🏿。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多次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供稿人:楊棋